多谋少断的成语故事


多谋少断

拼音duō móu shǎo duàn

基本解释谋:计谋,计策;判:判断。富于谋略,但缺少决断。

出处清·薛福成《庸庵笔记·史料·骆文忠公遗爱》:“然有为不能有守,好用权术,多谋少断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多谋少断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多谋少断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鹤立鸡群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容止》:“有人语王戎曰:‘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。’”
草菅人命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1卷:“所以说为官做吏的人,千万不要草菅人命,视同儿戏!”
费尽心机 宋 戴复古《石屏集 论诗绝句》:“有时勿得惊人句,费尽心机做不成。”
广阔天地 毛泽东《<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>一文按语》:“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,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。”
肝胆过人
囊萤照雪 《晋书·车胤传》:“车胤恭勤不倦,博学多通,家贫不常得油,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,以夜继日焉。”
闭关自守 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莽传》:“闭门自守,又坐邻伍铸钱挟铜,奸吏因以愁民。”
古色古香 宋 陆游《小室》:“窗几穷幽致,图书发古香。”
进道若退 《老子》:“明道若昧,进道若退。”
命与仇谋 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命与仇谋,取败几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