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流砥柱的成语故事

拼音zhōng liú dǐ zhù
基本解释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。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的个人或集体。中流:河流中央;砥柱:黄河三门峡东的石山。
出处春秋 齐 晏婴《晏子春秋 谏下》:“吾尝从君济于河,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。”
中流砥柱的典故
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丞相。当时齐景公手下有三个勇士,公孙接、田开疆、古冶子,号称“齐国三杰”。有一次,他们三人坐着说话,晏婴从他们面前走过,他们傲慢非常,谁也没有站起来行礼。晏婴对齐景公说:“我听说明君手下的勇士,上有君臣之义,下有长幼之礼,内能除暴,外能抗敌。现在主公手下的三个勇士,上无君臣之义,下无长幼之礼,内不能除暴,外不能抗敌,恃功自傲,这是国家祸乱的根源啊!我看该把他们除掉。”齐景公说:“可这三人勇猛异常,且家势庞大,既没人能抓得住,也没人能杀得了。”晏婴想了想说:“主公可派人送两个桃子给他们,就说赐给最勇敢的两个人。”
这一天,三位勇士被请到王宫外,使者送来两颗桃子,并对他们说:“使臣送来两个桃子。国君觉得你们三人功勋卓著,只有你们三个人才配吃这样的好桃。可惜只有两个,你们何不论功吃桃呢?”说完,放下桃子便出去了。
公孙接率先说道:“我曾陪国君出去打猎,第一次杀死一头野猪,第二次杀死一头猛虎。别人无法跟我比,我应该有资格吃一颗桃子吧?”于是他就拿了一颗桃子。田开疆说:“我率领军队几次打败进攻齐国的敌人,我大概更有资格吃一颗桃子吧?”于是他也拿了一颗桃子。古冶子一看,横眉立目地站起来说:“我曾经为国君驾着马车渡河,一头巨鼋(yuán)咬住了马腿,钻进河中间急流的砥柱之下。在这紧要关头,我纵身一跳,潜入水底,逆流行百步,顺流漂了九里,才杀了巨鼋,救主公脱了险。难道我不比二位更有资格吃一颗桃子吗?”说着便“唰”地一声拔出宝剑。
公孙接和田开疆感到十分惭愧,公孙接说道:“我的勇敢不如你,功劳也不如你。但我却居功恃勇,毫不谦让地拿了一颗桃子,是贪功的小人。但我不是懦夫,敢作敢当。”说完交出桃子,拔出剑自杀了。田开疆也一声不响地交出桃子,拔剑自杀。古冶子看着两具尸体和两颗桃子说:“我们三人本来亲如兄弟,现在为了争这两颗桃子,你们两人都被我逼得自杀了。我如果独活,是不仁;我自吹自擂而羞辱勇士,是不义;知道自己做错了事还不肯死,就是不勇。”他把两颗桃子放在两具尸身上,也举剑自杀了。使者回宫向齐景公报告:“三个人都死了!”齐景公长叹一声,下令将他们厚葬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中流砥柱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实至名归 | 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15回:“敦伦修行,终受当事之知;实至名归,反作终身之玷。” |
皆大欢喜 | 《金刚经 应化非真分》:“闻佛所说,皆大欢喜,信受奉行。” |
自暴自弃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自暴者,不可与有言也;自弃者,不可与有为也。” |
翘尾巴 | 毛泽东《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》:“一万年也不要骄傲,永远不要翘尾巴。” |
残花败柳 | 元 白朴《墙头马上》第三折:“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,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,指望生则同衾,死则共穴。” |
披肝沥胆 | 唐 刘贲《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策》:“或有以系危之机,兆存亡之变者,臣清披肝沥胆,为陛下别白而重言之。” |
严阵以待 | 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 汉光武帝建武三年》:“甲辰,帝亲勒六军,严阵以待之。” |
鹤立鸡群 |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容止》:“有人语王戎曰:‘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。’” |
暴发户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一回:“城里的大官大府,翰林、尚书,咱伺候过多少,没瞧过他这囚攘的暴发户,在咱面上混充老爷!” |
一拥而上 | 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每人手提只小箱子,在人堆里等车,时时刻刻鼓励自己,不要畏缩,第一辆新车来了,大家一拥而上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