味如鸡肋的成语故事


味如鸡肋

拼音wèi rú jī lèi

基本解释鸡肋:鸡的肋骨,没有肉,比喻无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弃的东西。比喻事情不做可惜,做起来没有多大好处。

出处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帝纪》裴松之注引《九州春秋》曰:“夫鸡肋,弃之如可惜,食之无所得,以比汉中,知王欲还也。”


味如鸡肋的典故

公元217年,刘备派兵进攻汉中。经过激战,终于杀死守将夏侯渊,拿下了汉中。夏侯渊被杀,汉中失守的消息传到长安,曹操立即率领大军前往汉中。但大军开到汉中城外时,发现那里所有有利地形都已被黄忠等抢占,一时难以取胜。双方相持了几个月,曹军的处境越来越不妙。一天晚上曹操用饭,发现菜中有一碗是鸡肋骨做的汤。他注视着鸡肋,若有所思。正好这时他的亲信夏侯淳来请示当夜口令,普操随口说了“鸡肋”二字。夏侯淳听了有些奇怪,但也不再询问,照原话传达下去。在营中办理文章、事务的主薄杨修听到“鸡肋”的口令后,马上收拾行装,准备动身。大家见他这样,都问他怎么知道将要退军。杨修回答说:“你们都知道,鸡肋这东西丢弃它可惜,但吃起来又没有什么肉。以它来比喻汉中,不攻下来可惜,但攻起来又不那么容易。 所以我知道魏王打算退军了。”众人听了将信将疑。第二天,曹操果然下令回师,大家这才信服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味如鸡肋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身无分文 司马文森《风雨桐江》第一章:“他现在是身无分文,靠那好心肠的女店主借钱度日。”
老奸巨猾 《宋史·食货志上》:“老奸巨猾;匿身州县;舞法扰民;盖甚至前日。”
冰解的破 清 曾国藩《<经史百家简编>序》:“惟校雠之学,我朝独为卓绝,干嘉间巨儒辈出,讲求音声故训,校勘疑误,冰解的破,度越前世矣。”
刻骨铭心 唐 李白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铭刻心骨。”
草菅人命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1卷:“所以说为官做吏的人,千万不要草菅人命,视同儿戏!”
举重若轻 清 赵翼《瓯北诗话》:“坡诗不尚雄杰一派,其绝人处,在乎议论英爽,笔锋精锐,举重若轻,读之似不甚用力,而力已透十分。”
直截了当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紫芝妹妹嘴虽利害,好在心口如一,直截了当,倒是一个极爽快的。”
掉以轻心 唐 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“故吾每为文章,未尝敢以轻心掉之。”
不分青红皂白 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三六:“文采觉得这末不分青红皂白就不大好。”
时易世变 晋 鲁褒《钱神论》:“当今之急,何用清谈?时易世变,古今异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