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身作则的成语故事


以身作则

拼音yǐ shēn zuò zé

基本解释身:自身;则:准则;榜样。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。

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路》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


以身作则的典故

齐国相国晏婴历仕三朝,德高望重,他对自己要求甚严,处处以身作则,倡行廉洁,吃糙米饭,穿粗布衣,坐简易车,住低矮民房。齐景公过意不去,就要送他新车新衣,他坚决不受。齐景公要给他盖新房,他还是坚持不接受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以身作则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鬼怕恶人 旧题宋·苏轼《艾子杂说》:“王曰‘前人已不住矣,又安敢祸之?’艾子曰:‘真是鬼怕恶人也。’”
满天星斗 唐 杜牧《华清宫三十韵》:“雷霆驰号令,星斗焕文章。”
回心转意 元 高则诚《琵琶记》第31出:“怕你爹爹也有回心转意时节,且更耐看如何?”
瓮中之鳖 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:“孙富视十娘已为瓮中之鳖,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,安放在船头之上。”
上下其手 唐 周矩《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》:“微讽动以探其情,所推者必上下其手,希圣旨也。”
人面兽心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匈奴传赞》:“夷狄之人贪而好利,披发左衽,人面兽心。”
零光片羽 黄远庸《记者眼光中之孙中山》:“其所对北京内外记者所言,皆不过此三种政策之零光片羽,盖孙先生之乐观主义如此。”
拂袖而去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12卷:“师云:‘侍者收取。’明拂袖而去。”
顿挫抑扬 宋 魏庆之《诗人玉屑 靖节 休斋论〈归去来辞〉》:“陶渊明罢彭泽令,赋《归去来》,而自命曰辞。迨今人歌之,顿挫抑扬,自协声律,盖其词高甚。”
投石问路 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12回:“此名为‘投石问路’。下面或是有沟,或是有水,就是落在实地,再没有听不出来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