灭虢取虞的成语故事

拼音miè guó qǔ yú
基本解释比喻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,等灭掉甲国后再灭乙国。
出处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5回:“今先定西蜀,乘顺流之势,水陆并进,并吞东吴,此‘灭虢取虞’之道也。”
灭虢取虞的典故
春秋时期,鲁僖公五年(公元前655年)晋献公根据大臣荀息的计谋,用玉石和宝马贿赂虞国国君,达到借道虞国出兵攻打虢国的目的。虞王不听大臣宫之奇的忠告,让晋国借道。晋灭虢三年后,又回师灭掉虞国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灭虢取虞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加官进爵 | 明 周楫《西湖二集》:“征聘吴与弼进京,加官进爵,将隆以伊傅之礼。” |
敌众我寡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,寡固不可以敌众,弱固不可以敌强。” |
有胆有识 | 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四十回:“金羽妹子,绝世聪明,有胆有识,今年也是七岁,可怜有才无命。” |
发综指示 | 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:“夫猎,追杀兽兔者狗也,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。” |
长命富贵 | 《旧唐书 姚崇传》:“经云:‘求长命得长命,求富贵得富贵。’” |
众喣山动 | 明 李东阳《余肃敏公传》:“役未及兴,而众喣山动。” |
打肿脸充胖子 | 李英儒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第十章:“打肿脸充胖子,你还知道羞耻不?” |
栋梁之材 | 南朝 梁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赏誉》:“庾子嵩目和峤,森森如千丈松,虽磊砢有节目,施之大厦,有栋梁之用。” |
明争暗斗 | 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:“于是两方明争暗斗,各不相让,一天利害一天,闹成所谓‘府院之争’。” |
鸿鹄将至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使奕秋诲二人奕,其一人专心致志,惟奕秋之为听。一人虽听之,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,思援弓缴而射之,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