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稂不莠的成语故事

拼音bù láng bù yǒu
基本解释稂:狼尾草;莠:狗尾草。本指禾苗中中无野草。后比喻人不成才,没出息。
出处《诗经 小雅 大田》:“既坚既好,不稂不莠。”朱熹集传:“稂,童粱;莠,似苗。皆害苗之草也。”
不稂不莠的典故
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《诗经》有一首反映西周农事生活的诗篇《大田》,诗人抒发风调雨顺带来丰收的喜悦心情:“谷粒长了皮壳,长得坚实完好,没有稂草莠草。除去青虫、丝虫等虫害,不让它祸害我的庄稼。稷神有灵,快把它们投进大火。”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不稂不莠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衣锦褧衣 | 《诗 卫风 硕人》:“硕人其颀,衣锦褧衣。”又《诗 郑风 丰》:“裳锦褧裳,衣锦褧衣。叔兮伯兮,驾予与归。” |
素昧平生 | 唐 段成式《剑侠传 郭伦观灯》:“素昧平生,忽蒙救护,脱妻子于危难,先生异人乎?” |
心灰意懒 | 元 乔吉《玉交枝 闲适》曲:“不是我心灰意懒,怎陪伴愚眉肉眼?” |
物阜民安 | 《后汉书·刘陶传》:“夫欲民殷财阜,要在止役禁夺。” |
快马加鞭 | 明 徐姬《杀狗记 看书苦谏》:“何不快马加鞭,迳赶至苍山,救取伯伯。” |
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 | 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然则何时而乐耶?其必曰:‘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乎!’” |
鼠凭社贵 | 南朝 梁 沈约《恩幸传论》:“曾不知鼠凭社贵,狐藉虎威,外无逼主之嫌。” |
多谋善虑 | 清·李渔《凰求凤·画策》:“你是个多谋善虑之人,何不替我筹度一番,行了这个方便也好。” |
夜深人静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深夜人静,为何叩门?” |
苦思冥想 | 巴金《创作回忆录 关于<激流>二》:“我拿起笔从来不苦思冥想,我照例写得快,说我‘粗制滥造’也可以,反正有作品在。” |